湄潭考察记
□唐德友
前不久,金沙县禹谟镇党委、政府组织部分镇、村党政干部以及群众代表到湄潭县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受湄潭县茶产业有关单位邀请,我参加了考察活动,和其他考察人员一样,湄潭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之前,我就通过各种媒体看到一些相关信息,也了解到湄潭是一个在全省都比较出名的农业科技示范县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随考察组到湄潭县境内后,我们首先感受到了它的山、它的水以及它的茶文化内涵。湄潭的植被非常好,一路上我们都好像在山清水秀的风景画中穿行,茶文化深入到了湄潭的每一个角落,最好的例子是公路两边的广告牌和宣传牌,内容大多是与茶叶产业有关的,什么“欢迎你来到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等等,不一而足,内容很多,足见湄潭在茶产业宣传上下足了功夫。我们还了解到湄潭不光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同时它还拥有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烟基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粮油高新科技示范区等多种称号。
车行过程中,从高处看到乌江的支流——湄江,像一道眉一样半包围着县城,让人赏心悦目。湄潭的森林覆盖率极高,在考察中,几乎没有看到湄潭县有祼露的山头,丘陵山坡都有植被覆盖,大多是森林和茶园结合,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观的第一站是田家沟,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村庄,其民居大都掩映在绿树丛中。田家沟的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都走在了全省前列,甚至在全国都有名气。到那里时天正下着大雨,因为雨伞带少了,我们在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做节目的那个湖泊前停留了片刻,虽然只匆匆一瞥,但这一幅雨中的田家沟水墨画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第二站是核桃坝村,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这里林茶相间,生态农业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这里有一个会务培训中心,是湄潭县最大规模的商务多功能培训中心,先后被命名为“遵义市村干部培训基地”“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我们边品茶边听核桃坝村发展茶产业的情况介绍,接着去参观了万亩茶海。置身无边茶海之中,感觉万分震撼,目力所及皆是一望无垠的绿色,仿佛置身画中,可惜雨下得太大,拍摄视频照片都受影响,也算湄潭之行的一大遗憾吧!
白天参观的最后一站是金花村,我们在这里的茶叶加工企业加工车间了解了茶叶加工的生产流程,也学到了很多有关制作、加工茶叶的知识。
回到湄潭县城已是晚上,而真正体现湄潭茶文化的就在晚上。“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位于美丽的湄江河畔,由天下第一壶、天下第一福(即最大的“福”字,面积为128平方米)、天下第一道(即最大的“道”字,面积为88平方米)、茶文化广场、茶文化古道、茶壶茶廊、水上乐园等景点组成。 “天下第一壶”是湄潭的标志性建筑,壶高73.8米,壶身最大直径2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
天下第一壶是集餐饮、住宿、娱乐和品茶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的顶端茶楼就是品茶的地方。楼梯过道两边的墙上有很多字画、图片,讲述湄潭茶的历史和茶的文化,坐在这里品茶,体会着湄潭茶文化的氛围,湄潭茶业,领跑贵州、冠于全国,“三茶统筹”并进、惠及万千茶农的故事。
这次湄潭考察让我感触颇多。一是这里的新农村建设搞得如火如荼。我们一路参观,所到之处的村庄干净整洁,全是水泥硬化路。据了解,湄潭全县的通组路全部已硬化。黔北民居改造也是湄潭县的亮点,我们参观和经过的地方全部都改造成了黔北新民居,不愧是“四在农家”的典范。第二个感触是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得很不错。湄潭的每个村几乎都有集品茶、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庄,茶庄带动了旅游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地也极为注重环保,对乱砍滥伐和火烧山的打击力度很大。
湄潭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正是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茶产业是其中的重头戏,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2023年,湄潭全县生态茶园面积超过60万亩,完成茶叶产量7.21万吨,产值75.03亿元,让湄潭县连续4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据介绍,湄潭县的乡村通组路、串户路的建设,县财政只投入水泥款,其它全靠农户自筹。农民种茶获得了收益,反过来也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行,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这次湄潭考察虽然时间只有一天,行程匆匆,可湄潭的山,湄潭的水,湄潭的茶文化以及湄潭的农业产业发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壮大富民产业,我想,湄潭用这种模式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农村面貌还会进一步改观,湄潭的乡村定会发展成天蓝水碧、林幽鸟鸣的现代化新农村。
田家沟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