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43期 本期3601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1

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黄敬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义,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秉持开放包容,激活文化生命力;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从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身份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是源自内心的心理状态和内在心理的表达,对自身文化既不是自我怀疑、妄自菲薄、文化自卑,也不是盲目自信、自满、自负。只有正确而清晰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独特精神价值等,才能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可见,文化自信是文化精神状态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是文化主体性的体现,反过来又巩固文化主体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在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自知之明”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到坚定走自己的路,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盲从西方理论。二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历史主动精神,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三是将文化归属感、自豪感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中,实现文化自信与精神气质的“同构互塑”,更好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二、秉持开放包容,激活文化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正是因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才成就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放包容也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开放”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互鉴,而不是自我封闭、孤芳自赏,如果文化走向保守、封闭,文化生命力将黯淡。“包容”则是求同存异的文化宽容和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并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喻,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每一种文明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只有秉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实现“美美与共”,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文化才能长盛不衰。

在新的征程,要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在秉持开放包容中激活文化生命力。一是坚持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二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守“魂脉”和“根脉”的前提下“吸收外来”,在兼收并蓄中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博采众长中激活文化生命力,并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三是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三、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就是守根本、守正道、守正理,不能抛弃历史、传统,不能数典忘祖,坚持守正才能回答好“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才不会迷失自我。创新就是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向前推进,创新才能引领未来,才能激发文化活力。同时,创新需在“守正道”基础上进行,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基础上的“返本开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的正是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 

在新的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要保持守正的“定力”。既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不割断“精神命脉”,守住历史文化遗产和代代相传的文化精髓,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魂脉”,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激发创新的“活力”。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两创”等重大理论创新,在守正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两个结合”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作者单位:福建古田干部学院。本文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2024年度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意蕴解读”(FJSY20240103)研究成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