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水库重生记
□杨维波
在云盘山的千米高空之上,用无人机鸟瞰,安龙县洒雨镇海星村龙洞水库大坝犹如一座雄伟的古城墙。库区波光粼粼,周围田成块、地成方,新建成的小洋房环绕水库,一派现代新农家景象。
一
也许是上天的恩赐,让一条条河流流经海星村,让云盘山等数十座大山环抱着龙洞水库。
站在高坝上,俯视水库湖面,天水之间,如烟如雾。远眺群山,峰峦参差罗列,或耸立如笔,或盘踞如螺,粗犷峥嵘,青翠可人。
我心潮澎湃,感谢天公的杰作,让奔腾咆哮的河流在这里交汇;感谢人民的伟大,当地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筑起雄伟的拦河水坝。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修建水库。一声令下,举全县之力,上万人上山伐木、开山挖石、运砂填土,历时三年,靠人工畜力挖开一方方土、打下一个个桩,硬生生把水库修建,海星、场坝两村五千多群众从此告别了水患困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水库边上长大,儿时的记忆中,水库是放牛、打渔的好地方,也是周边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来源。
长大后,我也更加懂得,那些没有机械、全靠人力修建水库的先行者们是靠着怎样的信念和毅力,把海星河从云盘山下截断,让大山连成片,形成容积近100万立方的龙洞水库雏形。
二
经历几十年的雨水冲刷,土筑的龙洞水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慢慢地失去了抗旱防涝作用。尤其是消水洞堵塞后,雨水、沙泥逐渐填满库区,经常溢洪,造成下游农田严重的水土流失。
尤其近十几年来,每年谷雨过后,海星河总要涨水“咆哮”几回。水大的年份,都要淹没上千亩农田,尤其会形成山体滑坡,成为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隐患。
水患面前,谁能成为今天的“大禹”?当地政府和人民给出了答案。
经过多次的论证和勘查,海星龙洞水库的重建提上日程,并于2021年3月正式开工。
三年多来,安龙水利人战天斗地,挖沟渠、筑堤防,每天几十台挖掘机、工程车、搅拌机等在工地上昼夜作业,把几十年堆积的沙石挖个底朝天。
海星龙洞水库重建工程总投资16675万元,水库设计蓄水位1325米,库容136万立方米,坝底宽210米,坝顶宽5米。
今年4月,工程刚竣工蓄水,就遇到十年难遇的暴雨。一个月不到,整个库区的水就被蓄满了,解决了海星、场坝、民族等村5900余人饮用水和6000多亩土地灌溉用水的同时,也遏制了可能会影响下游近千亩良田和4000余人口的涝灾。
记得水库开建时,一些群众还心存疑惑,认为修这么大的水库有点小题大作了。一个雨季过去,大家看到水库强大的蓄水功能,纷纷庆幸:幸好修了,不然今年这么强的降水,真要发生涝灾,大家就要遭殃了。
曾几何时,对海星村及周边的群众来说,滴水贵如油,有时遇到连续干旱,村民们只能挑着木桶到两公里外的龙滩挑水,来回一趟就要小半天光景。水库建成后,一条条输水管道从水库引出,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灶头,连接到每一间农村小院,大家才真正放下挑水的担子,告别背水的日子,过起了不再靠天吃饭的日子。
如今,看着自家小院水龙头里哗哗流淌出来的活水,村民们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三
短短几年间,能在这偏僻的山村里建起这样一座宏伟的水库大坝,背后是国家水利惠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带来的强大底气和强力支持。
海星龙洞水库位于洒雨镇2万余亩白茶种植区域内,水库周围漫山遍野均是连片的优质茶园,流经茶山的一条条河,犹如一条条蜿蜒盘旋的白飘带。青山因绿水环绕,显得更加灵动鲜活,绿水因青山拥抱,变得更加玲珑多姿。水库的重建,仿佛是在一块绿色的巨幅地毯上镶嵌了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让洒雨镇原本就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更显得生机勃勃。
水润青山育万物。水库重建让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由“靠天吃饭”到“靠水发展”。
展望未来,海星、场坝、民族等村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继续规划实施小流域治理等水库后续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设施,提升饮水安全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用水更方便、更安全、更优质,获得更多的“水利福祉”。
涓涓细流,汇入库中;滂沱大雨,注入湖底。龙洞水库阻止了洪水的咆哮,防止了大地的干旱,让水在润物细无声中默默流淌,滋润出一片片肥沃的土地。
龙洞水库的重建投用,不仅是洒雨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作出的“水利文章”,也是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最好献礼。
修建中的龙洞水库 陆定龙 摄
蓄水投用的龙洞水库 杨维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