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43期 本期363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5

乌江写意


□韩中州


题记: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流,有南北两个源头,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三岔河是乌江的主要干流。乌江干支流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4省市,55个县(市、区),在重庆市涪陵城东汇入长江,全长1050公里。


文化乌江


乌江,是中国大江大河中别称最多的河流。牂牁江、延水、延江、别江、涪陵江、内江、涪江、枳江、巴江、德江、黔江都是它的别名。而每一个不同的称呼,都包含一种人文的情怀、一个文化的密码。20世纪70年代,以贵州省博物馆为主的考古单位组织发掘了水城县硝灰洞古人类遗址和普定县穿洞旧石器文化遗址。这两处古人类遗址的考古成果证明,乌江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区域。“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位于乌江上游黔西市的观音洞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是我国长江以南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遗址,印证了乌江流域久远深厚的历史文明。烟尘散尽,一个远去的古国,在乌江文脉长传的史迹里,尘封千年的文化图腾;浮华飘落,一个失落的文明,在乌江经久不息的涛声里,沉淀久远的历史谜团。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夜郎自大”,就是消失了几千年的夜郎古国。战国、秦汉时期,现在贵州的广大地区是夜郎古国的主要区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贵州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乌江北源附近的赫章可乐发现了以夜郎文化为主的古墓葬和古遗址,出土了珍贵的铜鼓、铜铃、铜镯、铜釜、铁釜、铁炉等文物,佐证了贵州这块“夜郎故地”。

乌江流域是中国最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也是秦皇汉武曾经关注的地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有效控制夜郎、滇等地,派遣将军常頞率军开辟拓宽连接云南与内地的官道——滇僰古道,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五尺道”。汉武帝为开拓“西南夷”,封唐蒙为中郎将出使夜郎,设置犍为郡,并修筑通往夜郎的南夷道,将夜郎纳入汉朝管辖。三国蜀汉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叛乱,留下许多碑铭和传说。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谪居黔州(今彭水县)期间,纵情乌江山水,创作了大量诗词。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谪居修文阳明洞龙场悟道,创立“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最值得一提的是乌江二级支流乐安江孕育的“沙滩文化”,它是清代乌江流域文化的一朵奇葩。沙滩位于原遵义县新舟镇禹门村,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从明末到晚清,“渔樵耕读”的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学术成就影响深远,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贵州文化在黔北”一说的由来。

乌江流域世代生活繁衍着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18个世居民族。渊源于古代百濮、氐羌、南蛮、百越四大族系的4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像乌江水系一样交汇交融。每个民族、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里有“中国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埋葬着一个个历史谜团;这里有苗族质朴的古歌,唱出了一个民族迁徙的悲壮,苗族的蜡染裙裾影印着中国疆土的历史画卷;这里有仡佬族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和布依族的村落建筑,构成了一个个独具一格的文化要素。这里的神话传说、史诗古歌、民歌民谣、寓言童话、傩戏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这里的民族节日多彩缤纷,土家族有过赶年、祭风神,仡佬族有祭山节、吃新节,彝族有火把节、赛马节,布依族有三月三,苗族有跳花节、杀鱼节、采花山,民族风情各具特色。川流不息的乌江,催生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沿着乌江随波而来的就有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民族文化经由乌江的浸润,呈现一种与江河文化和山地文化水乳交融的特质。


血性乌江


乌江天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决定,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朱德电示红军各部渡过乌江。红一军团第2师进抵乌江南岸,其前卫4团逼近乌江界河渡口,进行火力侦察,准备渡江。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渡过乌江。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两个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军委纵队及五军团从江界河渡过乌江。红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渡过乌江。强渡乌江战役是长征以来中央红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中央红军在突破乌江、夺取遵义城之后,召开了拯救危局的遵义会议。

发生在1935年2月的遵义战役,最精彩的收官之战,是发生在乌江北岸的追击围剿战。这年2月18日,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在娄山关战役中重创黔军,2月28日重占遵义城。遵义失守,蒋介石急令中央军薛岳部军长吴奇伟率五十九、九十三师从贵阳北进,渡过乌江,星夜驰援遵义。3月1日,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反扑遵义城,红军主力在红花岗、老鸦山阵地与敌决一死战。红一军团从水师坝向敌军侧后发动袭击,直插忠庄铺的吴奇伟指挥部,使敌腹背受击。在红军顽强打击下,进攻遵义老城的中央军溃败,沿川黔公路向南仓皇逃窜。一时间,从遵义到乌江渡口的公路上杀声震天,红军一路穷追猛打,中央军一路溃逃狂奔。此时,红一军团将士已控制了乌江北岸山头,在浮桥东西两翼居高临下猛烈射击,阻断了中央军顺江逃窜的去路。吴奇伟率残部窜逃到乌江南岸后,立即斩断浮桥,被他丢在北岸1000多名官兵成为红军的俘虏。遵义战役中,中央红军在5日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又8个团,缴获大批辎重武器,取得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立体乌江


山和水在云天的高处、江流的低处找到一种归宿,天和地在峰峦的高处、峡谷的低处达成一种和谐。一座座神采各异的桥梁飞架的时空通道,一个个梯级水电站大坝构筑的高峡平湖,在千里乌江奏响一章章立体、生态、宏大的时代交响。

“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乌江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表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自古以来架桥就成为当地人民的美好愿望。从古老的草绳桥、藤桥、木桥、砖桥、石桥、风雨桥、水泥桥,到现代的斜拉桥、悬索桥、梁式桥、钢架桥、拱桥等等。如今,乌江上游的贵州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乌江下游的重庆被称作“中国桥都”。黔渝两地的很多桥梁都架设在乌江流域的河谷中,乌江干支流上的各种桥梁有近万座,几乎囊括所有桥型,是中国桥梁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桥,不仅连接了乌江两岸的交通,也见证了黔渝两地不断交往、逐步开化的历程。观览乌江的桥,就是在翻阅一部乌江的交通史。据《贵州桥梁志》和有关地方志的不完全统计,架设在乌江之上,名字中又含“乌江”,长度在100米以上的桥梁就有20座。以乌江干支流名称或地名命名的桥梁有21座。在遵义市乌江镇境内2公里的范围内,有“五桥飞渡乌江”的奇观:川黔铁路乌江大桥、川黔公路乌江大桥、贵遵高等级公路乌江斜拉桥、兰海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渝贵快速铁路乌江大桥。五座不同类型、不同年代修建的桥梁,一字高低排开横跨乌江,在晨光夕照里各展英姿,见证着半个多世纪黔北的交通史和桥梁史。

一座桥,从跨越障碍到分流交通的过程是它沟通人心的过程。

一条河,从奔流高歌到静水流深的过程是它造福桑梓的过程。

一座坝,从崎岖峡谷到高耸云天的过程是它抬升海拔的过程。

一个湖,从沟壑纵横到碧水云烟的过程是它除弊兴利的过程。

一条龙,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在天的过程是它蓄势勃发的过程。


5002-4-1.jp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