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早期党的外围组织流波社及读书会简考
□文/图 王大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而国民党政府却坚持不抵抗政策,加紧调集军队围剿苏区和红军。赤水县虽地处抗战大后方,但当日本侵略中国的消息传到赤水县城后,中共赤合特支就在赤水县城及其周边地区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启迪教育民众,掀起救亡图存的热潮。
(一)
1931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为了让更多党团员、进步民众增强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中共赤合特支书记梁业广、宣传委员金奚生(又名金云程)等人积极筹备,邀请到返乡回赤的早期共产党员段雪笙在赤水县城北街古月堂(胡家住宅)召开座谈会(史称古月堂会议)。参加座谈会的有余正华、苟克宽(即秦川)、向茵谷、苟前河(又名苟克嘉)、李宋、李白诗,省立二中的赵世咸、赵士雍、黄振声、周元德,女中的左湘、李光荣、黄振华、张文霞、周盛明、黄星元、陈芳型,店员周渭清、周德逸,以及东道主胡乃员、胡方兄弟等20余人。座谈会由梁业广主持。段雪笙以《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为题作了形势分析报告。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阐明了党的救国纲领,强调要争取进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段雪笙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诙谐,注重启发与会者思考。段雪笙还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到会者必须坚持天天学习、积极创办刊物,千方百计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古月堂座谈会开得非常热烈成功,与会人员深受教育与鼓舞,特别是当天段雪笙作报告时,提出建立青年人组织的倡议得到与会者的拥护、支持,大家随即满怀激情开始组织刊物创建和策划工作,比较典型的是学生苟克宽(即秦川)马上到处邀约发动本城男女学生、青年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参加组织。
(二)
座谈会后,段雪笙就刊物组织创建和开办工作作指导讲话时指出:青年要学习才有进步,以组织形式团结起来,结合成一个团体,有组织有领导有规律去学习,并创办刊物增加文化知识,及开展文艺活动,有利于青年学习前进。在段雪笙指导下,经过大家讨论,一致同意创办流波社,取赤水河流动的波涛滚滚,前波接后波,波浪永无止,不断向前推进,流到合江和长江汇入大海之意,同时寓前程远大,更无止境。流波社的地点选在赤水东后街孔子文庙的一间屋内,同时开办青少年读书会(简称读书会),读书会地点借用文庙内的平民夜校教室。同步筹备创办《流波》及《少年大众》《寒夜之华》3个刊物。
流波社和读书会制定了相应规定。如宗旨目的是:组织团结青少年开展学习,追求进步,认识世界,具有改造世界的观点,对社会改造负振兴责任。宣传启发青少年自珍自爱,不抽烟、不赌博、不酗酒、不染坏习惯,加强学习,热爱劳动,热爱国家,做一个有用、能干的青少年。
关于加入社员,规定:吸收有文化知识的青少年、中小学生,以身作则,带头影响社会大多数,走上光明大道,今后为人民作公仆。此次参加座谈会的青年为社员,其余社会青年也可参加,社员名额暂定20余人,主要吸纳有带头作用的人员。
发行刊物的目的是:宣传、启发、学习,认识理论,揭露坏人坏事,以提高青少年文化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于创办刊物,规定:流波社主办《流波》(已遗失)、《寒夜之华》(尚存1份)两刊。“读书会”主办《少年大众》(尚存3份),曾名《我们的园地》。《流波》《少年大众》两种刊物限于青少年、中小学生投稿,《寒夜之华》限于中小学教师、中学文化者投稿,无论社内社外均可投稿。
这三种刊物轮流出刊,均为段雪笙命名,段雪笙还亲自为《少年大众》撰写发刊词。每刊一期印数500至600份,价格300至500文。当时全城中小学生加其他青少年还不到1000人,因此计划印数逐渐增加。
流波社社员有:粱业广、金奚生、苟前河、余正华、向茵谷、李宋、李白诗、苟克宽(秦川)、赵士咸、赵士雍、周德逸、周元德、周渭青、胡方、段传科(又名黄振勋)。青年社员有:黄星元、黄振声、黄振华、左湘、陈芳型、周盛明、李光华、张文霞等7人。
读书会由城区中小学生及失学无业知识青年参加。因年代久远,具体人员已无从考证。
据统计,自1932年元旦开始正式出刊,《流波》先后出版了2期,《少年大众》先后出版了3期。两刊被反动派嫌疑为赤化反动宗传刊物,不得不停刊了。《寒夜之华》也仅出版3期。
(三)
流波社及读书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贵州最早一批党的外围组织。但其实在当初开设之时完全是公开合法的组织,表现为将失学青少年或在假期中的中小学生团结组织起来集体读书,自觉学习进步,让青少年增加文化知识、认识世界,逐渐提高思想认识,为以后移风易俗、发扬新思潮、改造旧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进而为秘密培养革命人才奠定基础。而这些革命思想和目的,仅在中共赤合特支领导人、组织同志的心目中,作为党的秘密予以保守,平时工作中均特别小心并未流露出明显的破绽,敌人实际上抓不到辫子。
就当时的情形来说,虽然三种刊物被嫌疑为赤化品而停刊,但是流波社及读书会正常运行,党、团员们仍继续开展地下活动,秘密斗争,与敌人斗智斗勇,通过开办之江书店、平民夜校巧妙授课等方式秘密传播马列主义,而社员们平时公开发表文章,都是大众化文字内容,敌人完全找不出查处依据,仅是嫌疑也就没有受到严厉制裁。因此,从1931年冬至1933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广大社员一直坚持“白皮红心”,利用各种方式开展秘密宣传活动,从未被反动派发觉。直到1933年底中共赤合特支遭到破坏,加上抗战形势日益严峻,许多社员不得不各自回归,各自继续正常生活及开展革命活动。自此,流波社及读书会完成历史使命,正式组织就不存在了。
流波社及读书会自成立至解散的两年多时间里,为赤水河流域新文化、新思想萌芽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社员在革命先辈段雪笙、粱业广等人的影响下,思想上得到启示和鼓舞,更对历史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必须要革命、要抗日国家才有前途,广大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肩上担负着振兴中华、挽救民族的历史重任,应该升华思想,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
总体来看,当年参加古月堂会议及流波社、读书会聚会的成员有数十人之多,绝大多数成员各有成就,走上光明大道,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积极贡献。如秦川,建国后曾担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贾若瑜,开国将军,军事博物馆首任馆长,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为人民教师,为国家培养进步人才,还有许多成员碧血沃故土,英名留青史。例如,梁业广,1934年4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次年4月被营救出狱,出狱后仅10余天去世,时年33岁;黄星元,女,曾任“少共”合江特支书记,1935年春在重庆被捕,坚贞不屈,后牺牲于重庆江北,年仅21岁;黄振华,女,曾任“少共”赤水特支组织委员,1934年秋不幸被捕,受尽敌人折磨牺牲,年仅18岁;黄振声,曾任“少共”隆昌特支宣传委员,1937年不幸被捕,营救出狱后不久去世,年仅19岁……还有更多成员始终铭记前辈段雪笙的谆谆教诲,做一名人民的忠实学生,在普通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平凡事,不愧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流波社社员周德逸回忆录片段
(作者单位:赤水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