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364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8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记黔东南州政协委员石庆慧


□本报通讯员  石  宇


石庆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专长,以非凡的魄力和坚定的决心推动了《侗族大歌》杂志的复刊。同时,她还积极挖掘本土优秀作品,通过《侗族大歌》这一窗口,将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拓宽了作品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

在黔东南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有一位默默耕耘、不懈探索的文化传播者与践行者,她就是黔东南州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黔东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黎平县作家协会主席石庆慧。多年来,石庆慧以笔为剑、以梦为马,不仅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更为传播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石庆慧的文学创作之路,是一条不断追求与超越的旅程。从最初的爱好,到如今肩负的使命感,她始终坚守在文学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其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已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累计发表达50余万字,散见于《民族文学》《天津文学》《四川文学》等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她精心创作的小说集《村庄之下》《月无声》《女人树》广受好评,其中《女人树》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多部作品被《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侗族卷》等多个权威选本收录,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魅力与价值。

自2016年回到黎平后,石庆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专长,以非凡的魄力和坚定的决心推动了《侗族大歌》杂志的复刊。她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策划能力,精心雕琢各类专辑与专栏,使《侗族大歌》成为展示黎平文化与文艺成果的重要平台。同时,她还积极挖掘本土优秀作品,通过《侗族大歌》这一窗口,将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拓宽了作品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石庆慧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开通了“黎平文艺”公众号。她通过精心撰写文章,将黎平文艺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展现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黎平文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推动当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石庆慧在大力创作文学作品的同时,更是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类大型文艺活动之中,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文艺界的活跃分子,石庆慧精心筹备并组织了近20次文艺采风、创作、交流及读书活动,为文艺工作者们搭建了广阔的互动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更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在黎平府衙文化体验园,她成功策划并组织了两次“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游园读诗活动,通过免费赠书、以书换书、优惠购书等形式,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参与,极大地提升了景点的文化韵味和内涵。

石庆慧还积极带领黎平县作家协会开展“走基层看乡村振兴”活动,深入小黄牛养殖基地以及高孖、高鸟等传统村落实地参观考察,亲身体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一批讴歌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的优秀文学作品。此外,她先后4次走进黎平一中、四中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 2000余名师生聆听其讲座,激发了学生们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更为乡村振兴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学的力量支撑。

作为政协委员,石庆慧更是积极建言献策,她的诸多建议对黔东南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她所提交的《关于打造黔东南州相关文学品牌的一些建议》和《关于肇兴景区及周边村寨办酒宴禁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议》等提案,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尤其是《关于肇兴景区及周边村寨办酒宴禁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议》的提案推进过程中,州环保局迅速答复,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州范围内大力推进减塑工作。石庆慧更是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县乡村振兴局等多个部门,借助“院坝协商”,宣传和规范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此外,石庆慧还积极投身于各类调研活动,精心撰写调研报告。她深入尚重镇洋洞片区走访调研,创作了长达2万多字的报告文学《牛耕部落的有机之路》,为提升黎平传统农耕和生态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时刻牢记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自身文艺特长优势,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宣传与推介地方文化的重要职责。我将继续投身于文艺事业和政协工作中,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为黎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石庆慧表示。


5032-2-1.jpg

石庆慧委员(右)采访民间文化传承人王明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