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3648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4

两个故乡的画意栖息


——访贵州致公书画院副院长何永祥


□ 本报记者  王  吟


何永祥,一位在山水画与花鸟画领域深耕多年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与两个故乡紧密相连——甘肃省天水市,那是他生命的起点,孕育了他最初的艺术梦想;而贵州省安顺市,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重要驿站,让他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1984年,何永祥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硕士毕业的何永祥,带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程。在安顺学院,他主讲山水画和花鸟画两门课程,一教就是十四年。如今,他已是安顺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安顺这片土地,早已成为他心中的第二故乡。

谈及与安顺的结缘,何永祥的叙述中充满了随性与淡然。“顺其自然”,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与安顺的不解之缘。2009年初,当同学们都在为毕业后的去向忙碌时,他却沉浸在自己的画室中,享受着创作的乐趣。直到6月末,他才意识到需要为工作做些打算。幸运的是,贵州安顺学院向他发出了面试邀请。面试结束后,他趁机游览了黄果树大瀑布,对安顺的第一印象极好。同年7月,他顺利被安顺学院录取,第二年开学便正式成为了一名教师。

何永祥的性情,正如他的画作一般,平实而细腻,淡然而率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独到见解。

在艺术创作上,何永祥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见长,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擅长运用丰富的绘画技法表现自然世界中的山水风情,其笔下的山水既有雄浑壮阔,又有细腻温婉,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花鸟画同样生动传神,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让花鸟的灵动与生气跃然纸上。

在何永祥的画作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家山》和《安顺府文庙》系列作品。于是,我特意请他就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分享创作心路。

回忆起《家山》系列的创作背景,何永祥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2008年前后,我还是在读学生。那时候,我们搬到了一个新画室,据说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原本是政法学院的旧教学楼,后来划拨给了美术学院。”他描述道,“画室在顶楼,空间宽敞明亮,虽然墙体有些陈旧,但里面的氛围却让人感到十分舒适。每周,导师都会来给我们讲上三四个小时的课程,虽然当时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那些知识足够我们消化一个礼拜。”

正是在这个新画室中,何永祥开始了《家山》系列的创作。“那些关于家乡的画,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他回忆道,“黄土坡、老柳树、白杨树、土坯房、成片的麦田和秋后的梧桐……这些都是我画中的元素。其实,画里所描绘的,都是已经逝去的田园和风景。那时候,我出生和成长的村庄已经经历了第二次拆迁和新建,完全变了样。我在农村生活了将近20年,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那片黄土文化过渡带,虽然沾满灰尘,但乡间人的勤恳和清清爽爽的记忆,都成为了我后来画作的主要创作来源。”

来安顺工作后,何永祥试着继续像以往那样画下去,但发现行不通了。安顺的风物气候都不同于天水和兰州,甚至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他惯常使用的技巧在表现安顺风物时显得捉襟见肘,只能重新摸索和感受新环境里发生的一切。《安顺府文庙》写生系列,是大约来到安顺工作近10年后才开始画的。在安顺工作的近十年里,何永祥逐渐熟悉了这片土地,但每当听到当地朋友谈论起这片土地上的山水风土人情时,他总是感到自己难以像他们一样拥有深厚的感情。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停留在表面的情绪,一种经验而非真正的生活。这种困惑一度让他在创作时找不到准确的方向。

然而,在困境中,何永祥找到了新的灵感来源。他回忆起在安顺文庙里看到的那些浅浮雕图案,它们让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东千佛洞临摹西夏壁画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临摹民间刺绣时的愉悦。于是,他决定以安顺文庙为题材进行创作。在描绘那些白色的石头、龙、凤、鹿、狮子、芦笙石柱以及彩云缭绕的基石时,他仿佛找回了最初画画的时光,心情也逐渐好转。

作画就是生活,这是何永祥一直以来坚守的朴素想法。他在甘肃天水和贵州安顺两地生活中,自在观察、用心感受,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画作中。他始终在意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少年时期热爱画画时的状态,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在学术研究方面,何永祥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如《山水画写生刍议》《敬史君碑临习旨要》《篆刻教学拙见》《草虫绘画试论》《明清安顺屯堡生活日用瓷探析》等,深入探讨了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他的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绘画的技法,更注重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动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他秉承“传承与发展”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绘画的精髓,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2015年,其指导的学生阮璐的国画作品《茶山道中》在第四届贵州省高校毕业生美术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何永祥的艺术之路并不止于创作和研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艺术作品的力量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2016年,他加入了中国致公党。2018年3月,他随致公党省委一行赴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茅坪村开展爱心捐赠活动。2020年6月,致公党省委举办“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助力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95周年系列活动中,他将个人书画作品赠送给受表彰的5名援鄂致公党员……。他坚信艺术不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他表示,将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5035-4-1.jpg

书法《贺铸词句》  何永祥  作


5035-4-2.jpg

国画《石板房》  何永祥  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