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助力民营经济再迎发展春天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已成为2025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必将进一步激励民营企业家将信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围绕新的一年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多重有利因素叠加之下,相信2025年的民营经济定有一番新气象与新作为。
王煜委员: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力回应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痛点
如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而作为一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相关进展一直备受市场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也不例外。
王煜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力回应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痛点。“该法进一步确立我国民营经济的宪法地位,是对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地位的法律承认,是从法律层面对民营经济产权保护、权益保障和政府行为的法律规范。”王煜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不仅填补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空白,还将进一步巩固民营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对于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我的一件提案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相关,建议在法律出台以后,开展广泛的普法教育,提高群众对当前我国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国形成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王煜说。
王煜的另一份提案重点关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他建议部分省市引入社会监督的做法,把对于政策措施实际效果的评判权交给企业和群众。“通过信息公开让政府部门‘照镜子’、找差距、改不足,以评促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袁爱平委员: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落地、快试先行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始终关注民营经济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呼吁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落地、快试先行。
袁爱平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拥有90%以上的企业数量,遍布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特别是在服务业、制造业、互联网、创新经济和产业体系配套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活力。
目前,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之中。这对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立法形式加以固化,大大增强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
袁爱平认为,通过法治手段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化经营,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面的立法保护,细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条款和措施。强化商业秘密保护,保障企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安全。同时,还要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和保障,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整合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查明等服务资源,建立司法协助机制,为民营企业在海外的诉讼、仲裁等法律事务提供支持和保障,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
黄茂兴代表:加强民营企业能力建设,提升创新发展质效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带来了关于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黄茂兴解释,耐心资本的核心要义在于“耐心”,包含对更长回报周期的期待、对短期收益以外目标的追求和对更强风险波动的容忍,是一种在期限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更加匹配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金融供给,与民营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不谋而合。未来,我国要进一步健全和发挥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提高耐心资本的作用效力,以更优质的资本生态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增添活力。民营企业要着力强化“内功”修炼,以更优质的科技成果、更紧密的科技合作、更多元的科技服务提升竞争力。
对此,他建议,一是强化民营企业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增量提质;二是织密科技合作网络,探索多种民企创新协作模式;三是构建技术服务“超市”,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还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黄茂兴说。
徐浩宇代表: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给民营企业家传递真切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提出“关于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建议。
徐浩宇表示,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看不见的生产力”,使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既能快速响应变化,又能主动定义未来,是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引领行业变革、适应市场快速变化与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求的关键力量。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需要企业家增强发展信心,不断提升理想境界,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他表示,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企业家完整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通过互学互鉴更好地激发企业家跳出舒适区、设定新目标,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拥抱世界,增强创新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对于企业家群体如何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徐浩宇说,企业家精神具有时代印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充实。需要政府、媒体及社会各界形成深入宣传和解读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与价值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企业家持续了解和知晓什么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优秀的标准是什么、达成的路径有哪些,更好地助力世界一流企业高质量涌现。
聂磊委员: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空气”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聂磊履职过程中的关键词。
“过去一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国工商联多项评选中表现突出。”聂磊介绍,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安徽省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安徽省工商联积极打造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去年新增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链联盟、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2家,目前创设联盟总数已达6家。
聂磊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全省民营企业家的拼搏进取。“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心潮澎湃、勇于转型,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越来越有劲。”
“营商环境就像空气,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针对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聂磊表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以国际化、法治化视野打造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民营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把握发展机遇,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聂磊说。
姚劲波代表:加力政策精准滴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化运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正催生着新一轮产业变革,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强势崛起,其开源应用让通用大模型的基础支撑能力愈发强大,“我们正站在人工智能重塑百行千业的关键历史节点,这其中蕴藏着难以估量的市场空间与产业发展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虽然产业侧智能化升级改造热情高涨,但智能工具推广因前期投入大、行业商户小散弱而受阻。为此,他建议,加力政策精准滴灌,推动人工智能从“通用”到“行业专用”。
在资金支持上,综合运用贴息贷款、补贴等方式,降低传统行业应用智能工具的门槛,重点扶持民生服务行业。行业平台建设方面,借助政策和财税手段,鼓励数字平台赋能中小微主体。同时,政府、企业与职教机构可携手提升从业者和公众的“智能化素养”,推广智能化赋能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标准与机制,全方位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搭乘人工智能快车,实现高效转型升级。
“民营经济的舞台始终宽广,创新创业的空间始终宽广。”作为在创业和民生服务企业管理一线耕耘20多年的“民企老兵”,他认为,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权重和分量越来越大,定位也越来越清晰,施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江浩然委员:激发“民企敢闯”内生动力
“民营经济要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敢闯的内生动力要增强。”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董事长江浩然表示,近年来,党和政府持续推出利好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卸下包袱、大胆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民营企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民企敢闯”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于如何更好激发“民企敢闯”内生动力,江浩然认为,要在精神层面强化精神引领作用,全面梳理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企业家精神,形成系统化精神体系,并对新时代企业家进行培训。在动力层面,要给民营企业投资机会、资金支持与减负。一是打破隐性壁垒,促进政府投资和民企投资高效互动,让民企愿投、敢投、有回报;二是通过智能风控,解决融资难问题;三是延续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并进一步减费。在生态层面,要打造一个多元、开放、协同且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推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赋能民企。
关于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江浩然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做好资金支持,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专项基金等政策,创新融资产品,加大财税激励力度。二是加强技术保障,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提供转型服务,鼓励与大型科技企业、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三是提供人才支撑,联合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以及企业,推动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四是强化标杆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激发转型动力,同时支持建设新型轻量化平台,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耿福能代表: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2025年,DeepSeek、人形机器人惊艳“出圈”,让人惊艳于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背后却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也就是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着新质生产力持续输出新的动能。而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变革的生力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坦言,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冲击,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此外,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了诸多风险,部分企业存在盲目多元发展、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政策理解落实有待加力等问题,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一些阻力。
为此,他提出了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推动科技创新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经济领域“生物多样性理论”研究,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帮助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梯度扶持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杨昌芹代表:民营企业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促发展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代表性传承人、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昌芹大方地展示了俏销的竹编产品。2024年,她创办的牵手竹艺产值达240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
“2018年我带着竹编水杯走上了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那一年我们公司创造400多万元产值,和那年相比,去年我们完成的产值翻了6倍。”杨昌芹回忆,在这样的成绩背后,是贵州党委、政府倾心倾力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成立省级层面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发布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长效机制……
杨昌芹借着政策的“东风”,围绕“吃竹”“用竹”“赏竹”“玩竹”下足功夫,开发竹编工艺旅游体验项目,打造非遗研学旅游路线。2024年,她所开发的竹编产学研基地、竹编展示中心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谋务实之策、行创新之为,杨昌芹经营的牵手竹艺,发展得越来越红火。谈及民营企业如何落实创新,杨昌芹给出了一个生动答案:“我觉得非遗竹编要想发展传承下去的话,必须与时俱进,把我们的传统手艺融入时代的生活审美。”
(整理:万里燕)
2024年11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人们参观宁德时代展台。 邓 华 摄
3月3日,西班牙巴塞罗那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的华为展区。 赵丁喆 摄
2月25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篷车来到浙江凯乐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员工在车上咨询社保、医保、人才等方面政策。徐 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