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桃花
□胡云学
农人多爱种桃树。我的家乡,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自留地里,总能看到几株桃树。每当春风轻拂,绵绵细雨如约而至,桃花便在细雨的轻唤下悄然绽放,繁花似锦,将整个乡村装扮得如诗如画。
桃花盛开的季节,走进老屋对门山上的那片桃花林,淡雅的清香悄然渗透心脾,让人仿佛置身于超凡脱俗的仙境。桃树上,有的含苞待放,花瓣层层叠叠;有的迎风初绽,嫣然含笑;更多的是满树粉红娇嫩的桃花,花瓣圆润饱满,透露出淡淡的粉色,宛如害羞的少女脸颊上的红晕,一大片犹如粉红色的海洋,绚烂而迷人。
桃花树下,花瓣随风飘落,如同粉色的雪花纷纷扬扬。它们在空中轻盈地舞蹈,飘落一地,为这片绿地增添了一份浪漫与诗意。蜜蜂与蝴蝶在花间穿梭,采集甘甜的花粉花蜜。偶尔,几只小鸟停歇枝头,欢歌一曲,清脆悦耳,为桃花林添上几分生动与盎然。
古往今来,桃花不仅是自然界中一抹亮丽的风景,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更以她的高风亮节和独到之处,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抒发怀抱的灵物。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写下不朽之作《桃花源记》,描述了渔人沿着溪水行船,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桃花盛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象。唐贞元年间,落第书生崔护郊游遇艳,次年重访不遇,把桃花比作自己心仪的美人,留下了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桃花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先秦《诗经·桃夭》;“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将进酒》;“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则来自唐末元稹的《桃花》。在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中,桃花风姿绰约,娇美动人。
桃花热热闹闹地开在枝头,然而花期却转瞬即逝。古代诗人曾深情地赋诗道:“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待到花期过后,桃花默默化作春泥,滋养大地,孕育出甜美的果实,将甘甜奉献给人间。杜甫在《题桃树》中写道:“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表达了诗人对时序更迭的感慨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自留地里栽种着各式各样的桃树。每当桃子成熟的季节,我们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梢,亲手采摘那甘甜的果实。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脸上,我们欢笑着品尝着劳动的果实,那味道至今难以忘怀。桃花嫣红,诗意盎然,古人以独特笔触描绘春日风情,令人沉醉不已,流连忘返。那份美好与温暖,足以柔化时光,抵御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