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3711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10

《黔南城记》出炉记


□刘延学


5098-4-1.jpg

《新时代黔南城记(2012—20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  编


《新时代黔南城记(2012—2022)》(以下简称《黔南城记》)已经出版发行,如同一个足月的婴儿,呱呱坠地,惹人疼爱;又像一盘新鲜出炉的面包糕点,火候恰到好处,香气扑鼻。我有幸参与其中,回顾编纂历程,诸多努力,许多艰辛,几多思悟,颇多感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黔南的城市建设气象万千,发展变化精彩纷呈。为充分展现新时代黔南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2022年底,黔南州政协党组会议研究并报请州委同意,决定利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特有优势,编辑出版一本记录新时代(2012年至2022年)黔南州城市建设发展的专辑,让读者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从城市外延内涵的嬗变里,感恩“人民至上”的初心践诺,感念“国泰民安”的幸福指数,感受“日新月异”的生机活力,感怀“改革发展”的黔南精彩,从而升华黔南自信、家乡自豪,增强全州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底气,迸发再展宏图、再铸辉煌的伟力。

州政协党组安排我负责牵头,让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接受任务后,我立即组织州政协文史委的同志们认真思考,很快草拟了编纂大纲。几经考虑斟酌,最终书名确定为《新时代黔南城记(2012—2022)》。

大纲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稿的问题了。编纂《黔南城记》文史资料是我州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城记记什么?怎么记?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政协文史既不同于党委、政府的史志,也有别于部门的总结,既要真实反映城市建设发展的大体概貌,又不可能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总结;既要有章节性,但又不能条目化;既要有资料性,又要有可读性,这无疑是一项新的挑战。我们从专辑的内容到体例,从稿源的组织到撰写,许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边推进。经过反复研讨,撰写思路和内容逐步明晰,编纂体例和格式也得以明确。最后明确围绕城市建设“怎么谋、怎么建、怎样管、怎样看”四个问题,全书总体设置“规划篇、建设篇、治理篇和记忆篇”四个篇目,以历史眼光和政协视角,秉持“三亲”特色(亲历、亲见、亲闻)进行撰写,按州级层面和12个县(市)分别独立成篇进行编辑,这样既可以反映全州整体概貌,又能分别体现各县(市)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

为确保这本专辑内容的质量,根据全州政协文史力量和工作实际,我们吸收了大量外部专家学者进入编纂班底,奠定了编纂人力基础。为高效推进编纂工作,我将编纂组成员进行立体划分,首先按内容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负责规划篇、建设篇、治理篇、记忆篇的组稿审稿。其次,又按区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指导4个县(市)。各个小组多次分赴全州各县(市)进行现场调研指导、沟通交流,听汇报、查资料、找特色、补缺漏,访决策者、实施者、建设者、见证者。通过深入调研指导,各县(市)及州级篇章的文稿资料进一步翔实、内容进一步丰富。

我们坚持质量为先、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广泛搜集资料、征集稿源,严把资料翔实关;坚持精心指导,充分发挥编审组优势,耐心、细心、精心、诚心地加强对稿件撰写、修改等工作的指导,确保了稿件的质量。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各县(市)的稿件陆续提交上来,虽然数量很多,篇幅远远超出了本书所能容纳的版面,但也为精挑细选稿件提供了足量的稿源。我们要求各县(市)按照统一的编审意见进行初步编审,州政协编审组在此基础上,又分专人对稿件进行反复斟酌、精选细琢、多次修改。编纂成型后,又先后三次编印成样书,分别呈请州县党委、政府、政协领导及州有关部门审阅征求意见,编审组对反馈的意见逐一消化吸纳,形成终审稿报编委会最后审定付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近1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最后,我想用几句顺口溜来形容《黔南城记》历时一年半的编纂历程:

劳形忙碌守屏前,熬尽孤灯夜未眠。

伏案细核斟字句,敲键整理顺佳篇。

十二县市分别类,四大篇章审阅全。

受累操心情自愿,笔炉墨炭酿金笺。


 (作者系黔南州政协原副主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