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黎平发展“一路生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肇兴侗寨考察回访记之二
□本报记者 李昊霖 陈 曦 王子昳 实习生 吴俊锋
春日的黎平县肇兴侗寨,生机勃勃,游客络绎不绝,寨内侗族文化特色鲜明,鼓楼飞檐斗拱,风雨桥横跨溪流,处处洋溢着活力与朝气。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不仅是文化瑰宝、自然珍宝,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贵州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战略高度,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把脉、指明方向,引领贵州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发展竞争力。
2025年,贵州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核心战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黎平,这样的环境正在悄然形成。
走进黎平县蝉之声文化旅游传播有限公司的厂房,直播间的热闹与外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网友推销黎平的农特产品,其中高山红茶尤为抢眼。“我们每周都会在这里接待想从事电商的创业者,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省政协委员、黎平县蝉之声文化旅游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平县电子商务产业协会会长吴川平介绍,黎平县电子商务产业协会作为政府与电商主体之间的桥梁,定期举办沙龙、培训等活动,促进了经验的交流和问题的解决。
黎平县政协委员、侗族歌手吴家佳也是电商浪潮中的受益者。“一条视频、一场直播,我们卖光了全村的稻花鱼;一次直播,清空了几百斤香禾糯。通过镜头,我和姐妹们把家乡最好的茶叶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她加入“侗家七仙女”网红女团后,通过直播将家乡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黎平依托自身农特产品资源禀赋,以深化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20万元,建设集中为电商企业和电商创业者提供电商咨询、培训孵化、实战演练、销售体验、手续办理等“一站式”服务,集多功能于一体的黎平县电商产业孵化园。
目前,黎平县电商产业孵化园配置有19个直播间及13个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和多功能培训室、产品展示中心、物流功能区等,累计入驻经营主体23家。
2024年9月,黎平入选第一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同年11月底,累计销售达830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3500万元;12月,获贵州省电子商务“十百千万”工程示范直播基地称号。
黎平从“比拼政策”向比拼“优环境、优服务”转变,不断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大改善工作,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优的投资服务。
“我们围绕城北园区企业用工难、中潮园区企业产品销售、桂花台景区茶文旅融合、肇兴景区消防安全和环境整治开展‘园区协商’4场(次),帮助园区企业解决就业用工、产品销售等难题,在助推景区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黎平县政协主席田永富说,2024年县政协围绕贵州黎平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堵点难点,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协商,形成《黎平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成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16条,为党政决策贡献了政协智慧。
此外,县政协在强化品牌宣传、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黔货出山”等方面寻求突破,为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保供基地献计出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协作的建议》《关于“黔货出山”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提高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的建议》等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协副主席陈恩相介绍,2024年以来,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桥头堡”核心区建设等方面提出提案20件。通过帮扶合作、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强化开放引领、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黎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贵州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黎平如同贵州的一个缩影,将“春天的约定”写入高质量发展的年轮,在时代的答卷上写下炽热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