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经安徽段,古称八百里皖江,在宿松有63公里长江岸线,其中位于同马大堤18-23号碑之外、十余里岸线北边的狭长地带,就是洲头乡泗洲村。在该村村史展室的显眼位置,装裱着一张66年前的奖状,签发人周总理的名字赫然其中。
奖状内文如下:
总理 周恩来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 日
奖状大致是3A白板纸,顶部黄色谷穗正中是国徽,底部为丝带束起的谷穗,岁月侵蚀的痕迹非常明显,倒也更显古朴庄重,除“周恩来”三字为总理亲笔草书外,其余均为繁体,既有棱有角似魏碑,又有蚕头燕尾似隶书,到底属于什么字体,很难对号入座。
周恩来总理签字的奖状
当时的受奖单位红旗人民公社泗洲大队,经历数轮区划调整后,正是今天的洲头乡泗洲村。长江悠悠,泗洲无非是长江的一截裙边,建村历史仅有百年。那么,年轻的泗洲村为何能获此殊荣?要弄清背后的缘由,那就要从村庄史与“解放棉”说起。
阳春三月,从同马大堤进入四洲通江大道,两边沃野平畴,一望无际,开得正浓的油菜花鲜艳夺目,大地上像铺陈了金黄地毯。微风轻拂,芬芳扑鼻,嗡嗡的蜜蜂,蹁跹的蝴蝶,在赶赴一场春天的盛宴,待到夏至,这里将切换为棉花的海洋。站在防护堤上,江水滔滔,波光粼粼,已经没入历史尘埃的彭蠡泽、大雷水、桑落洲,诠释了“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的水乡嬗变。其实,土地肥沃、百业兴旺的洲区,过去并非宜居之地,而是滚滚长江的故道。
这里上有自九江而下的江水,南有出鄱阳的湖水,北有过湖通江的二郎河、凉亭河,经年累月,古岸位移,最终在大湖与长江之间形成辽阔的冲击洲。冲击洲沼泽棋布、芦苇丛生、鼠兔出没、蛇鳖横行,但肥沃的土质吸引了耕地资源匮乏的后湖人、后山人,也包括江岸南移后被迫北迁的江右人。到清末民初,仅剩地势偏低、抵近长江的同仁堤和马华堤之外的荒滩无人迁居。1916年,桐城、枞阳等下游的难民、流民,溯江而上,三三两两斗胆来此择高处落脚,砍苇搭棚,垦荒辟野。随着桐城、枞阳人持续增迁与繁衍,逐成村庄,时称“桐枞圩”。圩上,一家家高低错落、草棚连绵的民房面江而建,在没有大水灾的日子里,人们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也不失为渔歌唱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但江边谋生,恰如火中取栗,虽得水运之便,南来北往,见多识广,一旦遭遇洪涝,必然家园泽国,沦为乞讨渡荒的“水花子”。水花子一次次在水进人退、水退人进之间周旋,家园屡毁屡兴,斗志愈挫愈勇,骨子里也逐渐抹上了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永不言弃、敢为人先的桐枞文化底色。
新中国成立前,洲区主要种植麦类、豆子、油菜等午收作物,以及玉米、高粱、红薯等秋收作物。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衣被”重大民生关切,宿松洲区于1950年开始引进棉花良种——“解放棉”。土地改革后,贫下中农分到了土地,因无植棉经验,一开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循守旧地种植粮食作物。1951年,泗洲青年农民胡宪卿试种“解放棉”,成为由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第一人。但好事多磨,因缺乏经验,收成不理想。然而他并不气馁,立志要像在荒滩上开辟一片天地的父辈一样,让乡邻看得见“解放棉”的稳产、增收。1952年再次试种时,因上年积累了经验,加之江边土质肥沃,当年无旱灾水灾,试验田夺得单产208斤皮棉的好收成。在胡宪卿的示范引领下,乡邻打消了观望想法,纷纷种起了“解放棉”,“解放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也为后来宿松荣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奠定了基础。第一个吃“螃蟹”的胡宪卿,于1952年出席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并获得“华东地区劳动模范”称号。
为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棉花种植经验,更好指导棉农生产,被提拔为基层干部的胡宪卿并未洗脚上岸,连续多年带头下地种植“解放棉”。胡宪卿始终冲在大伙儿前头,干旱了去江边车水浇地,长虫了排成雁阵捉虫,苗多了顶着烈日打叉。在大家的精心管理下,1957年泗洲棉花喜获大面积丰收,皮棉单产达107斤。这一产量,即使在棉种更新换代数轮、化肥磷肥杀虫剂齐上、生产力全面激发的包产到户责任制初期,都是难以企及的。泗洲的棉花样株于1952年、1957年、1958年先后三次被选送参加安徽农展,1957年省农科院专程赴泗洲拍摄的“科技植棉纪录片”在全省放映,为八百里皖江“粮改棉”产业调整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撑。
基于泗洲在“解放棉”种植上取得的突出成绩,广袤的洲区一跃成为关乎全国温饱的棉花基地,展示了那个时代“鼓足干劲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风范。1958年12月,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泗洲大队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署的奖状。参会的胡宪卿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不但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获得衣服一套、耕牛一头、喷雾器一只、锄草机一部、收音机一台等物质奖励。
一张泛黄的奖状,见证了一代人的创业史,彪炳着一个村庄的光辉史,更激励鞭策后继者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断继往开来、勇争一流。泗洲一代代桐枞后人,涌现出一个个先进典型。1963年,泗洲大队团总支书记鲍海清赴北京出席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1964年,泗洲大队党支部书记胡宪章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泗洲村民王志贵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优秀厂长”称号;1994年,王文耕获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一个在江边艰难升起的村庄,能接二连三涌现时代弄潮儿,可谓一张奖状激励了几代人。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8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